近日,由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、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超滑技术研究所郑泉水院士领衔的研究团队,携手国内外六所知名高校及科研机构(包括武汉大学、华中科技大学、西安交通大学、宾夕法尼亚大学、南京工业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),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期刊Device上发表了题为《Structural Superlubric Slidevices》的重要综述论文。该论文系统阐述了自超滑界面的物理机制与技术特征,揭示了其在突破微系统能耗与寿命瓶颈方面的革命性潜力,为未来微型化器件设计提供了全新范式。微系统创新发展面临关键挑战近年来,随着人形机器人、6G通信等新兴技术的崛起,微机电系统(MEMS)对低功耗与高可靠性的需求日益迫切。然而,传统微器件在接触运动中面临的摩擦磨损问题随尺寸缩小而加剧:液体润滑剂在微尺度失效,摩擦热与材料损耗导致性能骤降。现有MEMS多采用弹性形变结构规避滑动接触,但严重制约了功能拓展与构型创新。自超滑技术具有突破性优势图1 自超滑微系统与应用场景自超滑(原称“结构超滑”)是指两个固体表面在无润滑剂的情况下,直接接触且滑动时,同时实现磨损、静摩擦力和